- 金秋时节,凉山州布拖县乐安乡火灯村,大片的中药材附子花盛开,染成了一片紫色的花海,小村迎来丰收的季节。“嘿,终于把你们盼来了。今年收成不错呢,价格收高一点嘛。”“放心,不会亏着你们的,保证让大家满意。”9月底,布拖县火灯村迎来了好医生集团的收购车队,村民马查尼尔与车队负责人攀谈起来。对他来说,一年的辛苦马上迎来回报。
- 从吃饱饭到吃得好、穿得暖,从贫困求生存到增收拥有梦想,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马查尼尔在短短5年时间,从一个建档立卡贫困户成为火灯村远近闻名的致富楷模。他通过种植药材和发展农副产业顺利摘下贫困帽子,并在全村率先步入小康,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金秋凉山,风和日暖,时光未央,附子花开。这几天,在四川省凉山州布拖县乐安乡火灯村,大片的中药材附子花盛开,染成了一片紫色的花海,小村迎来丰收的季节。9月20日,好医生药业集团又一次来到火灯村,开始进行一年一度的附子收购,村民排队领取现金。35岁的马查尼尔拿着卖附子的39577元,脸上笑开了花。这个曾经穷怕了的贫困户,现在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榜样。
- 乐安乡火灯村地处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东南方向40公里的高寒地区,海拔2800米以上。由于山高坡陡,气候寒冷,土地瘦薄,该村长期以来只能种植土豆、荞子、燕麦等传统农作物,每亩产值只有400-600元,农民一直处于贫穷落后状态之中,是脱贫攻坚重中之重的“堡垒”。
- 四川省凉山州布拖县,一个以彝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高寒山区半农半牧县,2014年,全县精准识别出贫困村163个,其中深度贫困村122个,极度贫困村32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6650户79638人,贫困发生率为45.7%。也正是这样一个地方,好医生药业集团利用中草药种植精准帮扶,助力布拖脱贫攻坚。日前,在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前夕,好医生集团以保底的形式再次来到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乐安乡火灯村,进行一年一次的附子收购。
- 从1996年引进附子至今,这个典型的高寒山区彝族村落已有24年的中药材种植历史。但早期由于缺技术、没销路,收入飘忽不定,村民们心里“没有底”。在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万企帮万村”行动号召下,好医生药业集团以中药产业为依托,把当时四川省凉山州的11个深度贫困县作为重点帮扶地区,把适合凉山高寒山区海拔、土壤和气候条件的附子、木香、川续断、金银花和大黄等作为特色中药材品种,在凉山大力推广发展。
- 在9月19日-9月21日举办的2020“好医生中药材产业精准扶贫成果”权威媒体行活动中,全国人大代表、好医生药业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中药材道地性、中医药的未来发展、中医药产业与扶贫工作的关系,给出其独到见解。“田间地头是中医药产业第一车间”,耿福能表示完善第一车间是中医药产业的当务之急、第一要务,也是保证中药材道地性、控制好中药材源头至关重要的一环。
- 在全国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全面收官的重要时期,好医生集团在布拖县乐安乡火灯村举行现场收购附子发放现金、向建档立卡贫困户捐赠肥料有机肥大米及中药材产业扶贫培训等三大活动,着力在脱贫攻坚的最后冲刺阶段为精准扶贫加油鼓劲,为巩固脱贫成果继续发力,为乡村振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再作贡献。
- “这幢房子是前几年在政府的帮助下盖起来的。”一脸黝黑的彝族汉子马查尼尔指着眼前一幢白墙蓝瓦的房屋告诉记者,在政府扶贫政策下,他终于告别住了三十年的茅草土坯房,从此有了砖木结构的新房。说完,马查尼尔又转过身,指着身边另一座外墙贴着彩色瓷砖、屋前铺着水泥地面的独门小院说:“这是我今年又盖起来的新房子,现在全家都搬过来住了。”
- 虽然身处海拔2700米以上的高寒山区村,但马查力尔甚有名气。2012年,在当地政府的鼓励和好医生集团的帮助下,马查力尔加入了附子规范种植的队伍中,成为了较早一批脱贫的当地村民。从2016年的2万元,到今年的4万余万,马查力尔一家的附子收入实现了翻番。与马查力尔一样,火灯村的其他村民也因为附子种植获益。早在2017年,该村附子种植就达230亩,收入139.2万元,户均8188元。
- 面对改变,村民们常说:“以前想都不敢想。”而在好医生药业集团的精准帮扶下,这些不敢想都变成了现实。这种改变靠的是什么?耿福能告诉记者,近年来,好医生药业集团以凉山11个深度贫困县为主战场,以产业扶贫为突破口,通过种植附子、续断等特色中药材,带动1.4万户6万多名农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脱贫攻坚有了成果,眼下更为重要的是巩固。”